纯水设备预处理系统是确保后续反渗透(RO)、离子交换等深度处理工艺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,其核心原理是通过物理、化学方法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、胶体、有机物、微生物及部分硬度离子,从而降低水质对主处理设备的污染风险。以下是预处理环节的详细技术解析及典型工艺流程:
一、预处理的核心目标
1. 保护主设备:防止RO膜因结垢、堵塞或化学腐蚀而失效,延长使用寿命。
2. 优化进水水质:将浊度控制在<1 NTU,SDI(污染密度指数)<5,余氯<0.1 mg/L,满足深度处理要求。
3. 降低运行成本:减少化学清洗频率,提升产水效率。
二、预处理关键技术模块及原理
1. 多介质过滤
原理:利用不同粒径的石英砂、无烟煤等滤料形成梯度过滤层,通过机械截留和吸附作用去除≥20μm的颗粒物。
设计要点:滤料层高度通常≥800mm,过滤速度8-10 m/h,需定期反洗(气水联合反洗效率更高)。
应用场景:适用于地表水、水库水等高浊度水源。
2. 活性炭吸附
原理:活性炭的微孔结构(比表面积500-1500㎡/g)通过范德华力吸附有机物(如TOC)、余氯及异味物质。
关键参数:接触时间≥10分钟,碘值≥900 mg/g的椰壳炭效果更佳。
再生方式:热再生(高温蒸汽)或化学再生(NaOH溶液),但经济性较差,通常直接更换。
3. 软化处理
离子交换法:
采用Na型阳离子树脂(如001×7),通过离子交换反应(Ca²⁺ + 2R-Na → R₂-Ca + 2Na⁺)去除Ca²⁺、Mg²⁺,硬度可降至<0.03 mmol/L。
再生周期根据原水硬度计算,通常每吨树脂消耗100-150kg NaCl。
阻垢剂投加:
适用于中低硬度水源,通过有机磷酸盐(如ATMP)或聚羧酸盐抑制CaCO₃、CaSO₄结晶,投加量2-5 mg/L。
4. 精密过滤
滤芯类型:熔喷聚丙烯滤芯(1-5μm):成本低,一次性使用。
烧结钛棒滤芯(0.5-1μm):耐酸碱,可反复清洗。
作用:终端保安过滤,确保进入RO膜的水质无颗粒泄漏。
5. 氧化与杀菌
次氯酸钠投加:
控制微生物滋生,典型投加量0.5-2 mg/L(需保证接触时间>30分钟)。
UV紫外线:
254nm波长破坏DNA结构,剂量≥30 mJ/cm²时可灭活99.9%细菌。
还原剂处理:
亚硫酸氢钠(投加量1.5-3倍余氯浓度)用于去除残余氧化剂,保护RO膜。
三、特殊水质预处理方案
1. 高铁锰水源:
曝气+锰砂过滤(MnO₂催化氧化Fe²⁺/Mn²⁺形成不溶物)。
2. 高COD废水:
混凝沉淀(PAC+PAM)+臭氧催化氧化(TiO₂负载催化剂)。
3. 海水淡化:
两级过滤(砂滤+超滤)+ 在线酸洗(pH调至6.5-7.0防CaCO₃结垢)。
四、系统控制与维护
自动化设计:
采用PLC控制多路阀,实现多介质过滤器自动反洗(压差>0.5bar触发)。
在线监测SDI、ORP(氧化还原电位)及浊度,数据上传至中控系统。
通过科学的预处理工艺组合,可显著提升纯水设备的综合效能。实际设计中需结合原水水质报告(如ICP-MS元素分析、TOC检测数据)进行模块化选型,并定期开展性能评估(如膜通量衰减率测试),才能实现稳定高效的纯水制备。